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心得14篇
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心得篇1
自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来,书中清新朴实的文风令我印象深刻。“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 走下去,定能到达”“一个举重运动员,最开始只能举起 50 公
斤的杠铃,经过训练,最后可以举起 250 公斤”……像这样生动的语句在书中随处可见,将“高大上”治国理念转化为“接 地气”的语言,既通俗易懂,又富于感染力,让人回味无穷。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有少数干部不会同群众说话,在 群众面前处于失语状态。其实,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 是知识、是素质。”对年轻干部而言,大多从事的都是基层工 作,身处改革发展的主战场、保持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 最前沿,要时刻牢记教导,学会同群众“说话”,用好“群众 语言”,真正让群众听得懂、用得上、信得过。
一、以“情感”为线,让“群众语言”更亲切
有些年轻干部不愿讲“群众语言”,觉得那种语言太平太俗,显不出自己的理论水平。爱用“生硬晦涩”式的语言,既 脱离实际,又没有“干货”,让群众听得云里雾里,听不懂也 记不住,更别提口口相传。这种不顾及群众感受的说话方式,
不仅影响干部的形象,更会伤害到群众的感情。年轻干部首先 学会站在群众的角度进行交流,放下架子,做到眼里有群众、 心中有担当。做群众的“贴心人”,善用“群众语言”,不打 官腔、不说妄语,学会“坐着小板凳与群众拉家常,虚心请教 意见,耐心倾听抱怨,诚心接受批评”,走进田间地头与群众 交心、和群众做朋友,这样才能培养同基层群众的深厚感情。
二、以“学习”为首,让“群众语言”更透彻
只有平时多加强理论学习,加深对政策的理解,并结合实际加以贯彻,在面对群众时才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年轻干部要深入学习并掌握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 农村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与群众沟通交流时能够对答如流, 避免出现“一问三不知”的尴尬场面。在学好理论政策的同时, 要善于将政策法规用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读,把书面语言翻译成“大白话”。还要多向基层群众学习“群众语言”, 学习群众喜闻乐见的一些民间话、歇后语、方言、俗语,同时对“群众语言”改进升华,围绕群众的实际情况释疑解惑,打通语言“壁垒”,讲起话来才能不跑题、不走调,真正讲到群众心坎里。
三、以“实干”为要,让“群众语言”更坚定
与群众交流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 问题,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年轻干部要经常沉入基层, 和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沟通,摸清摸透实际情况,扎扎
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难事,符合政策、具备条件的 马上办,暂时不具备条件解决的,用“群众语言”耐心做好解 释工作,正确引导群众的心理预期。对群众作出的承诺,答应 群众的事,一定要兑现,否则就会失信于民,引起群众反感。 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 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沉下身子担当作为,把为群众办实事和 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结合起来,用实际行动换取群众的满意,始 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心得篇2
前一阶段,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一脉相承有机统一,第三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批示、指示、贺信等92篇,分为19个专题,全面系统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国际社会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寻找中国问题答案的一把钥匙。通过学习,我对新时期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指导自己做好今后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总体上有三点感受:
一定要“深学”。此书思想高远,理论深厚。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法治中国”等系列讲话,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我们做好新时期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等重要论述,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和大国的担当,既让中华民族的理想更加丰满,又让梦想之光照进现实。通过全书学习,让我们不得不审视自己责任担当和创新动力的不足,以及本领恐慌问题。此书恰如一轮明镜,照彻心扉,透彻灵魂,唯有深入学习,反复研读,才能准确把握各文之要义。
一定要“致用”。此书内涵丰富,外延广阔。书中旁征博引,用典卓绝,学若不透,难以致用。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系列之“要将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一文中,深刻感受到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关键作用,以及政府解放思想、改进工作方法,正确履行工作职能的紧迫感。在学习“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系列讲话中,深深折服于习近平同志在世界面前展现的大国智慧,通过凝聚来自于世界的推动力量,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论述,让我们更加坚定通过区域合作、市场运作,加快龙苍沟、牛背山等旅游资源开发,助推荥经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绿色崛起的信心和决心。
一定要“笃行”。学习要做到真学、真懂、真用,知行合一。在改进作风系列文章中提出“三严三实”要求,既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政治智慧和精神品格,凝练了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程中形成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更是勾勒出党员干部躬行实干的底线。“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一文,对持之以恒抓工作落实提出新要求。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们必须抓好落实的点滴,从打基础、利长远的事着手,从打好重建“硬仗”、补上发展“欠账”做起,终将荥经的发展蓝图变为现实。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一书,就是一剂良药,更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和领导干部治政百宝箱,唯有善学善用,方能善做善成。
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作风保证
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心得篇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发展的轨迹和成果,是一部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经典著作,是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权威读本。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我们的重大政治责任,作为青年教师,必须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好地了解习近平主席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的梦想和追求,更准确地把握中国改革发展的决心和方向,更清楚地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阅读这部著作,笔者有远近两个方面的重要收获。就近处看,这是一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中国“新常态”最系统、最宏富的著作。全书十八个部分,涉及到当代中国的方方面面、事事物物,论述切近经验,论旨高屋建瓴。让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何谓中特色的社会主义,何以实现中国梦,怎么深化改革,如何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以及怎样建设法治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生态文明,有效推进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改革发展、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进祖国统一,推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谋求周边外交和谐、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积极参与多边事务。并且对人们理解执政党的群众路线、提高执政党执政水平、以及反腐倡廉建设,极有助益。
从远处看,这是一部言近旨远的重要著作。这部著作,不单对人们理解当代中国的大政方针、重大举措具有重要指引作用,更为关键的是,它对人们站在百年历史的高度,审视中国从传统向现代转变、从独立向富强发展、从富强向文明跃升的历史进程,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
百年中国的历史进程,艰难曲折、蜿蜒向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相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与屈辱的近代历史中,一直努力奋进,从来不曾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朋友,如果你想了解中国的领导层遵循什么样的哲学,中国的发展方向依据何种战略方针。去阅读这部著作吧,如此,你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国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的内政外交政策,客观、历史、多角度地观察中国,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更全面地认识中国。
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心得篇4
为真正做到读原文、学原著、悟原理,我利用业余时间认真精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一书,通过学习,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为政之道更加充实,修身之基更加牢固。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对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项发展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是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不断畅通党的神经网络末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没有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政党是政治组织,必须强调政治,在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时必须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不断坚定农村党员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统筹推进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加强基层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基层党员干部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加强镇村两级党组织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上的引领能力。
二是必须巩固和强化人民至上,不断厚植为民服务的思想根基。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必须要加强入村走访调研,多到村里看看,多跟村民坐下来聊聊,真正把自己置身于人民群众之中,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学会换位思考,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盼、解群众之所忧,才能真正把准工作方向。特别是要牢牢抓实扶贫助困工作,提高社会救助的准确性、及时性,织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三是必须注重和提高发展质量,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落实到xx镇发展上,就是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建设环湖生态农业示范区为契机,做优做强蓝莓、草莓两个园区,推动高标准农田加深,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效益;要坚持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突出打造西葛岑市级文化旅游村,以点带面,推动大峪、穆马庄等北部村庄旅游业开发,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加就业岗位,为村民增收拓宽渠道;要坚持文化强村,繁荣乡村文明,以“创文”“创卫”为抓手,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文明村、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要突出发挥“龙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开展爱国爱党教育活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农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提升农村精神风貌,让农村真正成为宜居宜业、有吸引力的好去处。
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心得篇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这段时间的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共79篇,内容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方面面。下面谈谈我学习这本书的一些心得体会。
我认为学习本书应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方面的理论创新成果;另一个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创新成果主要包含四个重大主题,分别是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全面深化改革 和 走和平发展道路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主要是指 一个导向 和 五大思维 。
理论创新成果
(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主体和主线。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掌握四个方面内容: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总依据,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就是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总任务,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在任务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决抵制各种错误主张。基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革攻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难点问题、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的积极回应;体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独特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与中国特殊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实现我国未来更高奋斗目标的政治动员和大众化表达,号召大家要 形成共识、凝聚力量、攻坚克难 。首先,中国梦的提出和实现具有历史必然性和历时合理性。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其次,中国梦体现了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内涵的辩证统一。宏观层面,中国梦体现了中国利益与世界利益的辩证统一,中观层面体现了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辩证统一,基本内涵是国富民强,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微观层面,体现了个人利益与民族利益的辩证统一。最后,中国梦的实现必须形成共识、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团结的力量。
(三)、全面深化改革
体现了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坚持 十个手指弹钢琴 的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要掌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逻辑关系和思想方法:顶层设计,要在基本确定主要改革措施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各领域改革关联性和各项改革举措耦合性,深入论证改革举措可行性,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逻辑关系,要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协同配合。注重改革措施整体效果,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坚持整体推进,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思想方法,要正确处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着力提高操作能力的执行力。
(四)、走和平发展道路
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我们要走出一条和衷共济、合作共赢的新路子。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一个导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中自觉贯彻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具体体现在他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
(二)、五大思维
历史思维:尊重历史过程、历史逻辑、历史必然性和历时合理性,把事物置于历史发展过程中进行思考,注重揭示事物发展的必然进程及内在逻辑;既注重实事求是,又注重历史地看问题。辩证思维:注重矛盾分析,抓住主要矛盾;注重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在注重矛盾双方对立的时候不忽视二者的统一,统一的时候不忽视二者的对立;注重全面、联系和发展地看问题。战略思维:对根本新、全局性、长远性问题进行科学谋划的思维方式,强调时间维度上的长远考虑,跳出局部从全局看局部,跳出部分从整体看部分。创新思维:对事物做全新思考,对结构做全新调整,对活动做全新谋划,努力寻求新思路、打开新局面、开创新境界、提升新水平。系统思维:整体看问题的思维。
通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让我在宏观理论方面有了更高的认识,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个人信念。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应进一步探索将宏观理论应用到微观的生产实际中,比如,如何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想这不是光靠几个人或是一群人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共同努力,实际上,坚守好自己的岗位,踏实的干好本职工作就是为这一最终目标在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要应用好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让理论服务于人,指导行动,比如,处理问题要带着辩证思维和战略思维,不能只着眼于一个问题的改善(例如为了改善覆盖就简单的提高功率),而是要通盘考虑,通过辩证的思维,全面、联系和发展的看待问题。
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心得篇6
“如何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内容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放好盐’的意识!”7月15日,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20余名思政课教师集中研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时,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导、天津市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李朝阳教授一语中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大学生成长中必不可少的‘盐’,在高举旗帜、放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盐’的同时,还要讲究放‘盐’的时机和用量,教师要像技艺高超的厨师,让思政教育如盐在肴、化于无形,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他说,还要做到照着中央精神讲课,突出政治性;用学术讲好政治,突出学理性;对着学生思想困惑讲,突出针对性;用包括抗疫斗争在内的中国故事讲活科学道理,突出吸引性。
“没错,‘铸魂育人’是思政课教师最重要的责任。研究、学习、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一要求就是准确,不仅要读原著悟原理,还要回到当时的语境,否则就容易一知半解,到了学生那儿,信息衰减率会更高。”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导、思政系研究员魏进平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出版发行后,第一时间购买了中英文版。如今,他正在进行“习近平总书记责任思想与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这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读罢第三卷,他非常激动:“激动到什么程度呢?感觉像找到了宝物,在书中又发现了很多重要的研究资料。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谋划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彰显这一重要论述在武装头脑、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创造奇迹中所蕴含的信仰力量、思想力量和实践力量。”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都需要向学生说清楚、讲明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青年教师魏晓冉表示,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引领伟大的时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提出了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会将书中内容有意识地融入课堂,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领、夯实学生们的理想信念。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一个国家最大的优势,就是制度优势。
“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向学生讲好中国制度故事,责无旁贷。”原理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吴建永说,“《中国制度面对面》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怎么来的、如何行稳致远等16个重大问题。既讲‘是什么’,又讲‘为什么’,既讲‘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是广大师生进行理论学习、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要辅助读物。我们会推动备课成果转化为教学指南,向学生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丰富内涵和显著优势,引导大家坚定制度自信,凝聚奋进力量。”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国制度面对面》出版以来,市委专门对学习宣传发行工作进行部署,不仅将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学习研讨,推动相关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更是作为全市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必备学习材料,列入学习计划,通过组织中心组理论征文活动等,推动各级党委联系实际,全面深入开展学习。此外,市新华书店、图书大厦作为主要发行渠道,订购到全国第一批学习用书,设立专柜专架展示,开展送书上门服务。截至7月15日,全市累计发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约20万册,《中国制度面对面》发行工作也在紧张有序地开展中。
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心得篇7
通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使我收获和体会颇多,自身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今后我将不断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加强学习看作政治任务和重要责任,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下面,通过学习收获结合自身岗位实际,围绕三个方面分享学习心得。
一、站稳群众立场,贯彻群众路线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多次提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主题,其精神实质是贯穿全书的一条重要主线。我们今后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在面对人民群众时都要始终秉持恭敬之心,必须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植根于思想中、落实到行动上。必须始终牢记“人民公仆”的身份,从“向群众汇报”做起,打掉“官架子”,扑下身子、找准差距,尽心竭力为民服务。我作为一名镇党委书记,一方面自身牢牢站稳群众立场,始终把群众放在心里,把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力戒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全镇民生工作,带动全镇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始终把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作为基本的价值理念,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坚持绿色发展,践行生态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我们要深刻领会并自觉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环境问题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以扎扎实实的绿色政绩造福于民,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我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理念,切实增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持续发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同时着力提升我镇果蔬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集聚化、品牌化发展水平,做响做强“津蓟张进士农庄”、“沃德”果蔬品牌,打造果蔬种植强镇,增加群众收入,让绿色成为我镇推动乡村振兴的鲜明底色。
三、强化作风建设,打造过硬队伍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伟大理想变成活生生的现实,源于优良作风的保证。党风廉政建设对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我们要始终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政治清醒和高度自觉,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贯穿到各项工作中。我将继续牢固树立“抓党风廉政建设是本职、不抓党风廉政建设是失职、抓不好党风廉政建设是渎职”的理念,把党风廉政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不断提高我镇党员干部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铸就政治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
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心得篇8
通过阅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我有所感悟:我们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首先要谱写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新篇章,其次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从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风险挑战,还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从而就能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坚决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说到底我们要坚持不忘初心、牢记革命,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处。
其中,在治国理政这本书中谈到“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这个方面我颇有感触。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不禁让我想起了华为事件,就目前形式来看我国同美国处于紧张关系,美国试图在科技领域对我国进行不断加压,实行科技封锁,阻碍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的一些高科技公司也因此受到严重打击,华为等高科技公司也不例外,因为芯片问题一度面临困难,这件事的发生引起了我们思考与总结。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核心驱动力,在关键核心技术不能只依赖别人,只有立足自己,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发展中不断顺利地不断进步,因此,无论是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中明确的提出,要把创新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最核心的位置,把科技发展作为我国发展的重要评定;还是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都强调创新。在这个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时代,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国防以及其他安全。
凝心可聚力,心齐可移山。我坚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以文化凝心聚力、以文明交流互助,我们一定可以创造更多令世界惊叹的奇迹。
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心得篇9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而伟大的书籍,就是人生的灯塔,是前进的路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华民族复兴之路所做的顶层设计,更是给予每一个为“中国梦”而奋斗的人最强大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谈治国理政,字字句句都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光辉的理论创新成果。此书不仅从思想上领航,也在行动上提供指南。理论的归宿是实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书中提到,“前行是不可阻挡的”。那么,如何让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如何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行之路更加顺畅?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对如何前行有了更多的思考。
前行之路,跟着谁走?历史和实践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华民族的命运所系。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更好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前行之路,何以照明?习近平总书记在书中用了大量的笔墨阐述了信仰和理想,反复强调理想信念的极端重要性,强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性,旗帜鲜明,阐述透彻,给人以深刻的教育和启发。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曾指出的一句话,成为了我前行的动力: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就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让真理武装头脑、指引方向。
前行之路,何以取暖?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前进和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显著特征和优良品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政治本色的根本标志。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彰显了治国理政的人民性特质。
前行之路,路在何方?脚下的土地之所以能被称为路,是因为我们不懈地行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说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的实现绝非只是中共党员干部的事,需要每一个中国人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脚踏实地地努力践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的:“实现伟大的理想,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进展,夺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成效,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一切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前进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
新时代需要伟大理论引领,新征程呼唤人民领袖领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生动记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是我们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读本。越是深入钻研,越能感受到其中蕴藏的真理的力量、信仰的味道和思想的光芒。今后,我将以此书为动力,顺应时代呼唤,投身时代洪流,强化责任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绵薄力量。
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心得篇10
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集中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谈治国理政》收录了在20_年11月15日至20_年6月13日这段时间的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79篇,分为18个专题。全面系统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国际社会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寻找中国问题答案的一把钥匙。
一、用“中国梦”凝聚民族共识,激发正能量
中共后不久,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并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本质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有56个民族,人口众多,国家尚未完全统一。加之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领域、不同方面,想法都差异甚大。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凝聚共识,一心一意求发展,推动民族复兴。中国梦提出后,民族凝聚有了一个坚实内核。中国梦的提出,可谓意蕴深远,他把国家民族和个人利益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使得当今中国社会充满激情,充满创业、创造的活力。每个人为实现梦想的努力,汇聚成了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强大正能量。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阐明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走向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艰辛探索,中国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履职伊始,就郑重宣示,“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书中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反复强调和理论阐述,彰显自信,也传达和传导了自信,大大增强了全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鲜明的旗帜、坚定的步伐,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世情国情的清醒认识,对中国未来发展走向的深沉思考,让世界感受到中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和自信。
三、提出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描绘出发展新蓝图
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思路和举措,书中以大量篇幅,全方位展现了从改革总思路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各领域具体改革思路。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不能犯颠覆性错误。党的_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制定了总体方案,提出了路线图和时间表,涉及15个领域、33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可以说,新一届党中央描绘的改革发展新蓝图,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大的前进动力和成功的自信。
四、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彰显了真挚深厚的为民情怀
体验过农村的艰苦生活,经历过不同工作岗位的磨练,对中国的国情了然于心,对人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感同身受。从本书的字里行间,能深切感受到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为民的情怀和理念。强调,必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他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他强调,“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党的以来,中央制定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些重大举措在本书中都有充分体现。透过这些内容,可以感受到中国领导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和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五、抓作风建设、反对腐败,顺民意、赢民心
履职伊始就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研究改进工作作风问题,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落实八项规定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突破口,中央领导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接受全党全社会监督,推动党风政风改进。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得到了一次大整治。同时,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铁腕反腐,腐败分子纷纷落马,一批重大案件得到查处,这些行动顺应了民意、赢取了民心。在反腐败的同时,加强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的制度建设,已逐步形成使领导干部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使领导干部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使领导干部不想腐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样一种反腐倡廉的明晰思路,使人们对于未来在中国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充满信心。
六、重担当,尚实干,增强党和政府公信力
习近平主席认为,担当就是责任,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敢于担当,就是要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这种担当精神,责任感,使命感,顺人心,得民望。这种精神也开始浸透到全社会,成为一种风尚,一种价值尺度。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切实干出成效来。正是本着这样的精神和作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不喊空口号,招招指要害,件件有着落。全党全社会崇尚实干,埋头苦干抓落实蔚然成风,党和政府公信力大大增强等系列重要讲话,内容结构层次清晰,涵盖全面,其中的重要思想,既有目标上的引领,又有原则上的要求;既彰显执政方略,又体现实践路径,具有鲜明的目标引领性、价值导向性和具体操作性,是新时期统一思想和推进工作的科学指南。认真学好的系列讲话精神,准确把握系列重要讲话蕴含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党、我国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成就与挫折,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习系列重要讲话,就是要把贯穿在其中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变为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转化为实际工作的方法和本领,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心得篇1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党中央集合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讲话、答问、演讲、批示等内容,分18个专题全面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针的一本文化大集。它打开了读者对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认知大门,也将读者带进了党与全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之路,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新时期给予中华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精神礼物。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首先明确了中国的梦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整体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中国全体人们的中国梦。通过历代前人的努力,如今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要实现中国梦,最大的坚持就是走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曾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跟着党中央的步伐不断前行,不惧一切荆棘坎坷。
而中国的发展有着其独有的特性,一切的照搬照抄根本融进不了这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大国。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比任何人都了解中国,而在任何历史时期,党中央都能结合当代中国实际与时代特性,谋划一条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让中国不被时代遗弃,远超世界,并逐步成为世界舞台的一大强国。
在当代,中国要发展,全面深化改革要抓好。以敢于破除旧制度、旧理念的勇气,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在中国发展的各大领域中推陈出新。大力发展持续健康的绿色经济,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建设法治中国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强化中国法治理念,强调中华优秀文化。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推进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改革发展,让人民更有幸福感、获得感。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军队现代化,从内从外强化国家“防御塔”。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以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和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走好中国特色和平发展道路。与此同时,时刻重视党的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和从严治党,用严厉的态度和力度狠抓党的发展,确保党的先进性、廉洁性和领导力。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不仅让我们认识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理念,也让我们明白了党的内在与核心。让我们清楚了什么是中国,也让我们明确了中国的未来该怎么发展,我们该怎么走。紧跟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步伐,不忘初心,牢记历史使命,一步一个脚印,扎实的走,向光的方向前进,那么我们的未来,中国的未来,将一片光明。
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心得篇12
《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的文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文章指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是乡村振兴的总要求,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 着一年干,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成”。今年是决胜脱贫攻坚 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基层党员干部要充分调动一 切积极因素,全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宏伟目标。
一、要大力整治人居环境,让民居越来越美,树立“生态宜居”典范
乡村环境生态宜居是生活质量提升的标志。基层党员干部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宣传,让群众进一步明白,环境不好,疾病就会滋生,环境好了,疾病自然就少。要充分发动和带领群众, 大力整治房前屋后卫生,把角角落落的垃圾清理干净,把沟边河边的杂草树叶清除利索,在道路两旁房前屋后种上花草,让不随手丢垃圾、不随地吐痰成为共识和习惯。要通过整治,让所见之处都是整洁的,见不到随意丢弃的“白色垃圾”,要让民居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处处都很“养眼”。
二、要大力倡导移风易俗,让民风越来越纯,推进“乡风 文明”进程
在当前有些地方,各类酒席名目繁多,除去婚丧外,还有 升学酒、开业酒、满月酒、祝寿酒等,你请我得去,我请你得 来,吃酒席就得“随份子”,哪怕是借钱也得去捧场,不去就 没面子。其实,聚餐不仅不卫生,餐桌上的浪费也很严重。基 层干部党员要大力倡导“大事简办、小事不办”的新风尚,通 过反复的宣传教育,逐步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要崇尚节俭和 新的生活方式,大力倡导婚丧事简办,小范围请客,推行旅游 结婚等新风,彻底杜绝操办酒席借机敛财的歪风,让民风越来 越纯正。
三、要大力加强教育引导,让民情越来越真,形成“治理有效”格局
当前在中国大部分农村,子女赡养老人、邻居纠纷处理、行为习惯养成等问题是主要民情。基层党员干部可广泛收集意见建议,结合当地习俗特点,制定或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有条件的地方可成立红白理事会,选出义务法律宣传员、纠纷调解员、民情通信员等,让广大群众充分参与到社区发展治理上来, 从规章制度和人力上补齐发展治理短板,共建共治共享。党员干部要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让群众看到共产党员的风采,感受到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更加坚定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
四、要大力促进产业兴旺,让民企越来越强,夯实“生活 富裕”根基
产业兴旺是实现生活富裕的必备条件。各地要在资金投入、 要素配置、公共服务、干部配备等方面采取有力举措,大力开展涉农产业项目的招引和建设,让农产品有效增加附加值,在发展本地产业经济的同时,实现农民的就近就业。要为涉农企业最大限度地提供政策优惠和扶持,让更多的民企易扎根、能生存、有发展、做得强。要通过发展产业,使农民在致富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要通过不断缩小城乡差距,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心得篇13
经过参加政治理论学习,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解放思想、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党员干部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努力学习、终生学习。自我仅有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我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知识,才始终是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
一、更新观念,终身学习
学习是提高修养的必要前提。对于机关领导干部来说,学习,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高政治素养的重要形式,是提高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决策水平、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在政治理论学习活动中,结合共青团工作和单位工作实际,坚持以整顿工作作风、树立共青团形象为重点,做到“人人都是一面旗帜,个个都是共青团形象”,明确加强学习、改善作风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思想素质。要深刻领会上级党委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深刻把握重要思想和精神实质,深刻理解各种理论品质,努力提高自我的思想素质。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质。
二、勇于探索,与时俱进
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对党员干部的挑战,所以,党员干部要勇于摈弃旧事物、理解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为党员干部就要深入研究我们要怎样为群众办实事,怎样快速地去实现小康社会,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要做到知行合一。
为了避免政治理论学习中“空对空”——不着边际地泛泛而谈,避免“照搬照读”宣言式地说教,避免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搞应付等现象,要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确定学习资料,注重突出了“三个结合”。一是注重学习与了解党的知识相结合。二是注重学习与思考相结合。避免学习时带着两只耳朵听,无事一身轻现象。三是注重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围绕转变干部作风,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促进了单位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努力奋斗,实现伟大中国梦
中国梦,是让每一个进取进取的中国人,构成世世代代的信念: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人们必须经过自我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如果没有中国梦,人才会流失,人心会不稳,因为这是引导人进取向上的原动力。党员干部如何作为才能实现“中国梦”呢首先,要树立高尚的梦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拒腐防变的本事,不断提高自我的党性修养和对外界的辨别本事。“中国梦”的实现首先需要党员干部自身本事的提高,才能为实现它供给强有力的先锋力量基础。
其次,把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结合起来,时时刻刻在思想上要有为“中国梦”奋斗终身的准备。“中国梦”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梦想,个人的梦想不应与“中国梦”相冲突,而是为“中国梦”服务。仅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最终,党员干部必须实事求是,从自身的工作实际出发,踏踏实实工作,发挥好“螺丝钉”的作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梦”会很快得到实现。
总之,党员干部要不断学习。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做好基层群众工作,必须要掌握最新、最有效的群众工作方法。党员干部要时刻坚持努力学习,将学习作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我与群众打交道的本事和综合业务素质,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始终成为引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有生力量。
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心得篇1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其中,习近平同志就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进行了一系列阐述,是我们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人。习近平同志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写道,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现在我们要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基本经验。
党的历史告诉我们,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改革开放,党的一切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过程,都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如果离开了群众,即使再能耐的领导者,也难以把领导工作做好,甚至犯错误,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这么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真正懂得人民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只要我们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道理很明白,因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的重要保证。在我们党的奋斗征途中,作出正确的抉择要走群众路线,选好人、用好人要走群众路线,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好要走群众路线。无论做什么事都得走群众路线,离开了群众,我们就寸步难行。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不能忘记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坚实执政基础。各级党组织都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调查研究,亲近群众、联系群众,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习近平在书中写道,如果忽视了这一条,“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切实把群众工作做实做好
习近平同志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告诫全党: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安如泰山、坚如磐石,才能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
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时刻想着群众,切实把群众工作做实做好。当前,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很多,最具代表性的是:收入分配问题、就业问题、城乡差距问题、社会保险问题等等。对此,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他要求全党同志必须努力解决好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问题。要时时刻刻、切切实实关心群众生活,抓紧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这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
党中央要求全党做好群众工作,而且要做实、做深、做细、做透。要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忧、所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以身作则,下工厂、跑农村、去社区,深入基层、总结经验、指导工作。习近平同志多次外出调研,与干部群众座谈,共商发展大计。他在兰州调研时,深入菜场,边走边看,听得仔细、问得详细。群众称赞习总书记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他在北京市调研时,深入社区、走进胡同,察看危房、嘘寒问暖。他在河北调研时,轻车简从,调查贫困村、走访贫困户,与农民亲切交谈,真像一家人。习近平同志为全党同志作出了榜样。
能否正确掌好权、用好权也关系到能否把群众工作做实做好。习近平同志严肃地指出,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始终牢记宗旨、牢记责任,自觉地把权力行使的过程作为为人民服务的过程,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做到为民用权、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
从一些地方的经验看,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对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进行正确行使权力的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这项工作做好了,广大干部就会从思想上提高为民用权的认识,自觉接受监督、乐于接受监督。二是要建章立制。如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群众工作中的教育引导机制等。同时,认真抓好制度机制的贯彻落实,防止把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
推荐访问:治国 新思路 新理念 坚持以全面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