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主题党日专题党课讲稿:***员什么样(***员的画像),供大家参考。
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能够在大家正式入党时,为大家上一堂党课。对于咱们准备加入党组织的同志的来讲,首先还是要对什么是党员、党员是什么样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所以我拟定了今天的授课主题:***员什么样。
新中国成立不久的土改时期,一位老农民到镇上买年画,他买了一张毛主席画像后准备回家,左思右想觉得不对劲,觉得有了毛主席像,还得有***像才齐活。于是又走回到商店里,提出要再买一张***员的像。售货员说,***是一个组织,不是一个人,没有像。他不信,对售货员说:怎么可能没有***像,人们都说,这个人像***员,那个人不像***员,***怎么能没有像呢?这个老农民非常朴实,在他的观念中,万事万物都应该有像,既然毛主席有像,那么比毛主席还大的***员当然也是有“像”的,而且这个“像”是和毛主席像一样,是值得尊敬的、是值得在家里表挂起来敬重崇拜的。
那么,如果***员有画像,应该长什么样呢?从党史中看***员的“昨天”,从新闻中看***员的“今天”,我个人感悟***员应该是这样:
一、***员有信念坚定的“眼眸”
请大家看这张图片,他是我们的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虽然是一张黑白图片,但你凝望过去,能够感受到杨靖宇眼睛炯炯有神,似乎讲诉着一段故事,传递着一份坚定信念。
杨靖宇生前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他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带领部队抗击日本侵略者,决不投降,战斗到最后,只剩自己一人,身边的人除了牺牲就是叛变。孤身一人的杨靖宇在东北的深山老林里和日军周旋。一日,蒙江县保安村村民赵廷喜,在上山砍柴时发现了杨靖宇,见他只有一个人,脸上、手上、脚上全是冻疮,并且了解到已经好几天没有吃饭。赵对杨靖宇说:我看你还是投降吧,如今满洲国不杀投降的人。赵廷喜不知道,如果投降,日本人不仅不杀杨靖宇,还打算让他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出任“伪满洲国”的军政部长。杨靖宇听了赵廷喜的话沉默了一阵,对他说: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这句话真是惊心动魄。冰天雪地之间,四面合围之下,***员杨靖宇用整个生命,大写出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中国之所以还能有中国,就是因为有这样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在最黑暗、最无助、最困难,大多数人万念俱灰的时候,用自己的信仰和血性,支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杨靖宇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眼神是坚定深邃的。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可以通过观察眼睛得知,同样,一个人的信仰信念,也可以通过眼神传递。***员的眼眸,是坚定深邃的,是炯炯有神的,它传递的是对共产主义无比坚定的信仰信念,传递的是对困难挑战无所畏惧的勇气血性,传递的是通过奋斗可以带领人民走向幸福生活的自信执着。
二、***员有不念功名的“唇舌”
红军长征中,吴起镇一仗,我军大获全胜,毛泽东十分高兴,赋诗赞扬彭德怀:“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彭德怀看后深感不安,将诗中的“唯我彭大将军”改为“唯我英勇红军”。成绩大,有功劳,容易使人滋生居功自傲情绪,把账记在自己的本子上。而彭德怀的“本子”上,却从不记个人功劳,即使打胜仗,面对统帅的褒奖,他也心如止水,毫无骄傲之意,清醒地摆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称自己“是一个很渺小的人”。这是我们***人特殊的功劳观。
如今这样的功名观念,仍然在党员中继承发扬。在湖北恩施有这样一位老人,最辛苦的工作他抢着干,最危险的工作他抢着干,别人不愿意干得工作还是他抢着干。他默默无闻,他坚守清贫,他无私奉献,这样一干就是60年,直到儿子从破旧的皮箱中找到三张立功证书和一枚勋章后,老人的故事才讲起了60多年前的尘封往事。他就是张富清,老人家参加过多场著名战斗,多次受伤,先后荣立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一次,荣获人民功臣勋章一枚。他本可以凭战功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然而他却“守口如瓶”,响应国家号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毅然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事业中去。很多人问他,为什么不早一点说出自己的战功,他却说:“当年和我一起并肩战斗的战友,有好多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摆自己啊?!我有什么功劳啊?!”
被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员黄旭华,在***电视台《开讲了》节目中说到自己隐姓埋名30多年的事迹。1958年,黄旭华从上海调北京,走前领导只告诉他,你出差北京,帮助工作。从1958年到1986年,黄旭华没有回过一次老家探望父母。30年中和父母的联系只有一个海军的信箱,父亲去世,也没有回去……父亲只晓得他在北京工作,从来不知道在什么单位,在干什么。直到1987年,上海《文汇月刊》有一篇题目为《赫赫而无名的人生》的长篇报告文学,比较详细介绍了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的人生经历。黄旭华把这份报告文学寄给母亲,母亲一看,文章里所描述的黄总设计师,正是30年没有回老家而被弟妹们误解为不要家、忘记了养育他父母的不孝的排行老三的儿子。黄旭华母亲一而再再而三的阅读这篇文章,是满脸泪水,自豪不已。她把黄旭华的弟弟妹妹召集过来只说了一句话,你们三哥的事情,大家要理解,要谅解。
这两位老人,都是干惊天动地的事,但也坚持做隐姓埋名的人。这就是我们***人,我们不会把自己的功劳挂在嘴边,不会到处去炫耀、去宣传。***人如果做事情有了一点成绩,那都要归功于人民。这就是我们***人,始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功劳面前能淡然、困难当前能坚守。
三、***员有为民报国的“红心”
1950年,党***决定提前进驻xx。xx进军及经营xx任务当时交由西南局负责,在入藏人选上经历了反复斟酌。xx条件艰苦,人尽皆知,革命胜利了,正是享受胜利果实的时候,谁愿意去那片不毛之地吃苦受罪?时任18军军长的张国华,原定带领部队接管富庶的川南,临危受命。邓小平接见张国华时,第一句话便开门见山:“今天谈话凭党性。”张国华当即表态:“一切听从党安排。”就这样,18军闻令而动转进xx。进藏途中,高寒缺氧、路途艰险,18军将士走过了二郎山、雀儿山等14座大山,跨过了闽江、金沙江等10余条大江大河,2000多公里的川藏线上牺牲了3000多名官兵、1000多名藏汉民工。整整历时1年零9个月的漫长行军,张国华才带部队到达拉萨,而他3岁的女儿因感冒病逝于进藏途中。1972年2月,张国华也因长期高原缺氧引发心脏和血压重疾,不满58岁就英年早逝。当张国华的骨灰运抵北京时,周恩来总理冒着寒风亲自到首都机场迎接。享受这种待遇的只有2名将领,一位是陈赓大将,另一位就是张国华中将。张国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自己的党性、自己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
我们再一起来看时代楷模、感动中国的守岛英雄王继才。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距离燕尾港12海里,面积仅0.013平方公里。1939年,日军攻占连云港就是以此为跳板,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85年部队撤编后,设民兵哨所。当时岛上无电无淡水无居民,除了几排空荡荡的营房便只剩下肆虐的海风。灌云县人武部曾先后派出10多个民兵守岛,但最长的只待了13天。1986年7月,人武部政委找到王继才,他一口答应下来,瞒着家人上了岛。在王继才上岛后的第48天,全村最后一个知道他守岛消息的妻子王仕花来到岛上,看着胡子拉碴的丈夫,她眼泪夺眶而出:“别人不守,咱也不守,回家去吧!”王继才对妻子说:“你回吧,我决定留下!守岛就是守家,国安才能家安。”没想到,几天后王仕花辞掉了小学教师工作,把两岁的女儿托付给老人,上岛与丈夫一起守岛,这一守就是32年。曾有记者采访王继才:“已经快到了退休的年龄,请问你打算守到什么时候?”王继才一字一句地回答:“家就是岛,岛就是国,我会一直守到守不动为止。”他用32年践行了对党的铮铮誓言。
为民报国是***人的真党性。人民、祖国记住了张国华、记住了王继才,是因为他们是专一的,他们是纯粹的,他们是朴素的。他们心中有大爱,纯粹为国家“计”、为人民“利”,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专于“天下利”,其业大成,一名党员就要做到以国以民为重以己为轻,自觉扛起时代之责,其人生价值必然会在为民报国中实现。
四、***员有敢于担当的“铁肩”
2020年必然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打乱了广大人民本该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正常节奏,打乱了本该国泰民安的祥和景象,虽然抗疫初期也有短暂的恐慌和无措,但很快全国各族人民、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便众志成城、团结一致,为什么?原因就在于中国***的领导,原因就在于这背后站着的无数***员。疫情期间我们看到,钟南山院士以84岁高龄出征疫情防控最前线,成为社会的精神坐标,把担当写在了抗“疫”的第一线;73岁的李兰娟院士一天只睡3小时连续奋战在防疫一线,只为能够以最快速度传播研究成果,有效控制疫情传播;白衣天使张静静剪掉长发、击败病毒,却因积劳过度心脏骤停遗憾的倒在了胜利的前夜;除夕夜里,陆军军医大学吴娅利上校“狠心”与年仅7岁的女儿离别奔赴防疫一线,舍小家为大家;身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双腿肌肉已经严重萎缩,走路都不利索却始终坚守在急难险重的一线岗位上;河南胡沟村“硬核村长”第一时间组织挖断道路并用喇叭喊话只为及时防止村民外出,形成防疫有效防线。这样的党员、这样的身影,在抗疫一线随处可见,危难关头,正是这一批批***员用那看似柔弱的肩膀撑起了即将倒下的这片天,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立起了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好样子。
习***经常讲,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员这个称号,始终是与担当紧密相关的;***员的形象,总是与勇挑重任联系在一起。尽责须从担责始,担当是责任感和道德修养的试金石,不敢担当、不能担当,就不配做一名党员。
五、***员有拒腐廉洁的“傲骨”
毛主席曾说:“***员在政府工作中,应该是十分廉洁、不用私人、多做工作、少取报酬的模范。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在物质上不伸手,是我们***员廉洁自律、大义无私的政治德行,也是***必须自觉培育的傲骨
1886年生的湖南长沙人熊瑾玎,因具有特殊的经营才能和筹款能力,在1928年被党***选定,调到国际大都市上海,任政治局的财务负责人,党内尊称其“红色管家”,主要使命是为党和红军管理和筹措经费。为便于工作,他以商人名义租用了上海云南路447号楼,打起“福兴”号招牌,经营湖南的纱布。这里既是为党***筹措经费物资的经济实体,又是***政治局开会办公的秘密地点。在上海期间,熊瑾玎主持开办了三个酒店和一个钱庄,并与毛泽民经营印刷厂,与钱之光经营织绸厂,与曹子建经营洋货店,同时还是一家大布店的股东,是一个腰缠万贯的“熊老板”。红军时期,他通过辛勤努力,为我党我军筹款无数,为党和红军的发展壮大做出了贡献。
熊瑾玎虽掌管巨额经费,但始终牢记自己是在替党管家理财,手中掌握的经费是建党建军的钱,没有一文可挪作私用。因而数年如一日,始终一尘不染,家庭也常常一贫如洗。在一个冬天的夜晚,他半岁的三女儿桑渝因肺炎突发高烧抽筋。他与妻子朱端绶心急如焚急忙送医,医生告知“要十块大洋才能接诊”。作为腰缠万贯的“红色管家”,他发一句话就可以支取大笔钱。但他想到那是党的经费,不能随便动用,只好失望地抱着孩子回来。谁知刚到家中就发现女儿已死在怀里……
熊瑾玎“理财千千万,不取一文钱”的品格得到全党的赞叹。30多年后的1966年冬,住在北京东皇城根的熊家,正在为熊瑾玎庆贺80岁生日之际,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理前来祝寿。他给寿星带来了两瓶绍兴花雕酒,带来了亲笔为熊氏夫妇写的证明材料——因为他在中国对外贸易促进会工作的女儿熊畅苏,因有个在台湾的哥哥——曾任国民党第5军军长熊笑三,政治前途受到影响。周恩来在这份证明材料写道:“在内战时期,熊瑾玎、朱端绶同志担任党***最机密的机关工作,出生入死,贡献甚大,最可信赖……”1973年1月熊瑾玎去世,葬礼上有人写诗赞曰:“人夸熊瑾玎,革命管家严。平生营钱物,一尘均不染。为党舍生死,功成又自谦。待友夸厚道,诚挚多温暖。律己粗衣食,名利更泊淡”。
我感到,一名合格的***员,是习惯于在生活物质上“打光脚”的,以平和之心对待利、以廉洁之心对待欲,能够始终做到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物不拿,在任何情况下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
刚才,我简单从五个方面为***员画了像,也许有一些不精准,但我想一名优秀***员,肯定具备以上的品质。希望同志们能够像刚才讲到的英模学习,努力校正自己、提高自己,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员。